深圳新聞網2023年9月8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欣)深圳證監局9月7日披露我市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最新數據:截至上月底,深圳北交所上市公司已達9家,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8.95億元,同比增長27%,占全國北交所上市公司總收入的近兩成。
截至2023年8月31日,北交所上市公司217家,是開市時的近3倍,累計公開發行融資超440億元,平均每家融資2億元。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超四成,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九成。北交所對新三板的帶動效果不斷增強。2022年以來,新三板新增掛牌公司457家,目前創新層公司1877家,處于近年來最高水平。
其中,深圳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涌現出了以貝特瑞為代表的一批優秀創新型企業,以約4%的上市公司家數實現了近20%的營業收入,企業活力與創新能力均表現突出。
更值得期待的是,專精特新企業是北交所重點服務對象,深圳具有豐富的北交所上市公司儲備資源,各類專精特新企業8666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52家,主要為制造業企業,在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多個重要領域優勢明顯,專業化程度高、創新能力強,與北交所定位契合度高。
目前,除9家已上市公司外,深圳還有1家公司已注冊待發行,北交所在審企業4家,在輔導企業12家。在深圳證監局聯合市中小企業服務局建立的北交所上市培育專項名單上,重點企業已達1172家,上市梯隊后備力量充足。
深圳證監局高度重視北交所上市公司培育工作,聯合市中小企業服務局、北交所深圳基地以及各區政府舉辦了“星耀鵬城”——“專精特新”企業北交所上市培育專題宣導10余場,吸引了近500家各層次“專精特新”企業、新三板掛牌企業現場參加。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大、對接服務難、治理水平不高等發展現狀,該局還指導多個行業協會,聯合深圳市智慧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深證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聚焦“治理規范化、產業集群化、融資多元化、股權服務專業化、政策支持精準化”五大職能,實現企業從早期培育、中期主導至后期上市的全鏈條貫通,全方位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中小企業資本市場全鏈條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