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在光明 |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光明路徑
2023-09-08 11:13
來源: 深圳新聞網
人工智能朗讀:

城在光明 |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光明路徑


深圳新聞網2023年9月8日訊(記者 林秋穎)這個暑假,光明學子過得很充實。7月16日,光明自然之光研學季啟動,學生深入虹橋公園、大頂嶺綠道等地,感受神奇的動植物世界。8月7日,光明學子“走進科學城”夏令營啟動,學生走進深圳灣實驗室、深圳市腦科學技術產業創新中心、大科學裝置等地開展研學,從小種下科學的“種子”。

這些都是光明學子的專屬“成長福利”,教育建設項目也馬不停蹄。今秋開學之際,光明8所學校集中交付,將提供12510個學位,進一步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促進教育事業均衡發展。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引領未來。近年來,光明區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出發點,以教育優質均衡為著力點,堅持立德樹人,努力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實現了華麗蝶變。越來越多的光明娃在家門口“有學上”、在家門口“上好學”。

每年新增基礎教育學位超萬個,優質教育資源覆蓋全區

居住在長圳片區的肖女士對這個開學季充滿了期待,她的女兒9月就要入讀新建學校尚美小學,“新學校所有設施都是嶄新的,校園環境也相當不錯?!蓖粋€片區新建的還有同心小學。這兩所新建學校有效緩解了長圳片區學位緊張的問題。

光明區優化學位建設頂層設計,綜合未來人口增速、班額標準、教育先行示范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光明區公辦義務教育和幼兒園學位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光明區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了學位建設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徑圖,著力解決入學難和教育設施不均衡等問題。

數據最有說服力:2019年至2023年,光明區新改擴建30所學校,新增義務教育公辦學位4.5萬個、高中學位1.11萬個。5年時間內新增學位數是過去10年增量的3倍。公辦園也從2019年的0所躍升至55所,新增超2.1萬個公辦學前教育學位。

學位建設加速的同時,光明區在追求優質教育資源上也下足了功夫。8月22日,光明區人民政府與深圳外國語學校合作辦學,雙方將通過科研一體化、教育管理改革創新等舉措,打造契合光明科學城發展的“教育高地”。

為進一步推動優質教育資源集聚光明,光明區探索市本土品牌校辦分校、知名高校辦附校、科研院所合辦校、“政府+企業+名?!鞭k學四大合作模式,加快打造與世界一流科學城相匹配的高質量教育。2019年至今,光明區累計引進南方科技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市教科院、深圳實驗學校、深圳中學、深圳小學、市二幼等20多所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名校名園合作辦學。

在大力培育本土教育品牌上,光明區出臺《光明區集團化辦學實施意見》,理順決策、執行、監督、保障等機制和環節,提高教育集團管理水平,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治共享,助推教育集團、學區聯盟形成共生共融的辦學共同體,共筑優質教育發展新生態。

截至目前,光明區已先后成立光明區高級中學(集團)、中科實驗教育集團、光明中學(集團)、光明區實驗學校(集團)等7個中小學教育集團,以及7個幼教集團和7個學區聯盟,帶動新建校(幼兒園)和其他學校(幼兒園)優質發展。預計到2025年,集團化辦學將覆蓋全區所有中小學。2024年至2025年,光明區還將新改擴建18個項目,新增公辦中小學學位約2.9萬座,進一步推動光明教育高質量發展。

聚焦高端科學資源與教育融合,構建光明科學城特色課程體系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光明科學城現已集中布局24個重大科技創新載體,包括9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2所省重點實驗室、11個科研平臺及2所研究型高校。

光明教育主動融入光明科學城規劃建設大局,充分利用區內科研資源集聚優勢,積極探索“科學+基礎教育創新融合”新路徑,在全市率先打造“科技創新教育示范區”和“生態文明教育示范區”。

越來越多的學校將科創教育,融入了校園生活的日常。

“小膠質細胞能被什么激活?”“未來我們能自己選擇留下什么記憶嗎?”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林雨晨走進深圳理工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為高一學生帶來一節“小膠質細胞”課程。據悉,目前已有近30位博士走進深圳理工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給學生分享科學知識或科研成長故事。

鳳凰城實驗學校制定了“以健康為基,人文科技為翼”一基兩翼特色辦學的頂層設計,推動科教有機融合,打造學??萍紕撔陆逃厣c科技創新教育品牌項目。

長圳學校把科技節納入校園“四大節”,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萍继厣ㄔO有機結合,走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特色化的新路……

除了實施科普教育學分制試點、成立光明少年科學院等特色育人模式外,光明區還將以全國科技活動周、深圳科普月、區域科技節等常態化科普教育活動為依托,逐漸將“光明少年好問題”“‘家庭趣味科技秀’優秀科普微視頻評選”“與科學家面對面”“光明世界科學城嘉年華”等賽事或活動打造成國內科普品牌,營造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激發學生強烈的探尋科學欲望。

這些課程、活動,如春雨般的滋養,孕育出光明學子的科學果實。日前,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學生在全球發明大會中國區·全國總決賽上榮獲J組全國第二名,獲特等獎2項、金獎2項、銀獎4項、銅獎8項,獲公益主題獎1項(全國共15項),晉級全球邀請賽赴美國參賽2項(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共35項)。

好消息頻傳。近日,2023年美國匹茲堡IDUSA國際發明展線上評審結果已經揭曉,以世界主要城市口徑統計,深圳市奪得12項金獎名列全球第一。其中,光明區中小學生一口氣摘下7項金獎,名列全市各區(新區)第一。

種種閃耀的成就獎項,也必將反過來激勵學校、教師、學子繼續探索科創之路,進一步推動光明教育事業發展。

未來,光明區將以“打造高品質的教育體系”為核心,深化“科技·生態·幸?!钡陌l展理念,聚焦“打好公辦優質學位供給攻堅戰”“打好民辦教育規范提質攻堅戰”“打好辦學體制機制改革攻堅戰”三大攻堅戰,夯實高品質教育基礎;實施教育提質“十大行動”,聚焦重點難點任務,加快打造與世界一流科學城相稱的高品質教育強區。

[編輯:謝燕麗 實習生史植元] [責任編輯:林媛媛]